沙漠中的玫瑰園

Saturday, June 14, 2014

門徒的挑戰


經文:路加福音 9:18-27

經文釋義:
        這段經文的時間背景是耶穌用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、用七個餅使四千人吃飽、又醫病、趕鬼,耶穌的名聲漸漸顯揚之後,這時耶穌沒有去耶路撒冷,他反而離開以色列人的境界,去到黑門山下的一個小村莊該撒利亞腓立比,當耶穌自己禱告以後,門徒也同他在那裡。耶穌問他們說:「眾人說我是誰?」(18節)
他們說:「有人說是施浸的約翰,有人說是以利亞,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。」(19節)約翰是曠野先知,是耶穌的表哥,曾經為耶穌施浸,答案當然不對。耶穌也不是舊約的以利亞或其他的先知,只因為耶穌行了許多神蹟、奇事,眾人就以為耶穌是一名先知,當然這些答案都是錯的。耶穌並不在乎眾人的錯誤答案,祂想知道門徒的想法。耶穌並不在乎不信主之人對耶穌的評論,耶穌在乎我們這些門徒對祂的認識。
當耶穌問:「你們說我是誰?」彼得回答說:「你是神所立的基督。」(20節)馬太福音還記載彼得說,你是永生神的兒子。彼得說出一個完美的答案,這時耶穌卻說:西門,這不是人指示你的,乃是天上的父指示你的。」「基督是什麽意思?基督是希臘文,希伯來文是彌賽亞,意思就是受膏者。在舊約時代,君王登基時、先知、祭司就任時,都用牛角裝橄欖油,膏在這些神特別揀選的人的頭上,表明他們承接一個特殊的使命。
當以色列、猶大接連亡國以後,百姓一直期待神預言要設立一位彌賽亞來拯救他們,使他們脫離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的危機。門徒非常期待耶穌就是這位大有權勢的彌賽亞,這樣他們是何等的光彩,也能步上高位。正因為耶穌知道門徒的虛榮想法,所以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,不可將這事告訴人(21節),因為實際上耶穌是先知以賽亞所傳講的受苦的僕人。
耶穌又說:「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,被長老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,並且殺害,第三日復活。」(22節)在馬太福音,「又說」寫作「從此」,表明過去耶穌從未正式宣告自己的使命,這時是一個關鍵點,耶穌正式宣告自己是受苦的彌賽亞,因為宗教領袖要使他受苦、棄絕他、還要殺害他,但是耶穌第三天要復活。彼得聽見耶穌的宣告,就說:主阿,萬不可如此,耶穌責備他:撒但!退我後邊去罷,你是絆我腳的,你不體貼神的意思,只體貼人的意思。
耶穌特別表明,第三日祂要復活。雖然耶穌會受苦、被棄絕、被殺害,但是祂會復活,所以耶穌又對眾人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」(23節)因為耶穌會復活,所以要求門徒要繼續跟隨,並且挑戰門徒要捨己、背十字架、跟隨主。
為什麽耶穌要挑戰門徒呢?因為,凡要救自己生命,必喪掉生命;凡為我喪掉生命的,必救了生命。(24節)這節的意思是,凡想救(緊緊抓住)自己今生的生命,就會失去屬靈的生命;凡是為耶穌的名、為福音失去生命的,就救了自己的靈魂。有位學者表示,死命抓住自己,就是屬靈的自殺。
我們今生的生命是短暫的,若是一個人把自己的時間、力量都花在賺取世界上的財富、愛情、學問、事業,既使賺得全世界,如果失去自己的靈魂,有什麼好處呢?所以,耶穌說:人若賺得全世界,卻喪了自己,賠上自己,有甚麼益處呢?25節)馬太福音是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麽益處呢?人還能拿什麽換生命呢?」(16:26
有一本文學著作浮士德與魔鬼》可以作為耶穌這節經文的寫照,這本詩劇是德國文學家歌德,花了六十年的時間完成的。我沒有讀過這本著作,但是看過故事的簡要敘述,書中描述一位哲學家浮士德,一生專研學問,到晚年覺得知識只是一堆零碎。他覺得自己沒有好好體驗人生,好像白過一生。魔鬼向神要求要考驗浮士德,神答應了,認為魔鬼不會得勝。於是魔鬼對浮士德說:「我賜給你一個年輕的身體,你可以去享受人生。」浮士德說:「如果有一天,我覺得心滿意足,我就將我的靈魂交給你。」於是魔鬼使浮士德變得年輕有活力,又安排讓他享受愛情、美與藝術,浮士德卻經歷愛情的悲劇,美與藝術的幻滅,後來,他計畫在海邊填地建設一個理想國,沒想到有一對老夫妻不願意出讓海邊的地,被浮士德的手下殺害,這個理想社會,因為手段殘暴,並沒有實現。這時,浮士德老了,他謙卑地向神認錯,召聚平民百姓一起努力建設理想社會。浮士德謙卑的態度贏得神的接納,神收走了他的靈魂,魔鬼卻無法傷害他。這個故事提醒我們,不要落入魔鬼圈套,人若一直追求人生滿足,就是把自己的靈魂送給魔鬼。我們要謙卑靠著神努力生活,就可以得到神的喜悅。
耶穌繼續說,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,人子在自己的榮耀裡,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裡降臨的時候,有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。26節)意思是說,我們若認為耶穌和耶穌傳講的神國真理,沒有價值,等到耶穌、天父、聖天使一起再來的時候,就會被關在天國的門外,在外面哀哭切齒而痛悔,卻不能享受天國的喜樂。
廿七節是新約的一節難解經文,我實在告訴你們:站在這裏的,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,必看見神的國。27節)在此,耶穌宣告,在很短的時間,聖靈會降臨,過去以色列人的信仰以聖殿為中心,這種聖禮制度的信仰將要過去,一個新的聖靈時代會來臨,從此以後,信仰以聖靈為中心,聖靈居住在信徒內心,聖靈隨時與信徒同在,靠著復活的耶穌、聖靈的能力,跟隨主的門徒,能夠接受門徒的挑戰。
九章廿三節,耶穌說:若有人要跟從我,表明凡願意跟從復活的耶穌,以祂為主的人,才能接受門徒的挑戰。以復活耶穌為主,猶如願意離開自己人生的駕駛座,把人生方向盤交給主,期望主引導自己的人生。曾經有位宣教士回美述職時,她的哥哥開車帶她出門,她在旁邊指揮來、指揮去,她的哥哥就請她下車,然後把車開走。你願意安靜讓神開車,不指揮神?或是自己坐在駕駛座上,不讓神引導你?倘若願意跟隨復活的主,主則向我們提出三項門徒的挑戰:

一、生命的預備:捨己       

1、捨己的第一步是除去罪性,成為聖潔
一個乾淨的人,才能承擔重要的工作。神是聖潔的,信靠祂的人也要聖潔。正如一個好的餐廳,食物要美味,鍋、碗、瓢、盤也要洗乾淨,否則美味食物就被糟蹋了。保羅說:「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」(提後2:21
2、 己第二步是放下自己的主權,讓基督作主。
捨己是否認自己,就是在尊重神的主權時,要願意放下自己的看法、理想、計畫,或是願意付出時間與財富。耶穌有捨己的好榜樣,當祂面對十字架的刑罰,祂向天父禱告:「我父啊,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,然而,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」保羅也有捨己的榜樣,他說:「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,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。(加二20上)
放下主權的操練,就是讓基督成為生命的主人,自我不再掌權,不再扮演神,而是願意順服神。期盼在家中,我們不是孩子和配偶的神,而是基督為我家之主。在教會、在職場,也不要扮演神的角色,似乎只能自己有意見,卻不能接受任何的建議。
魏肯生(Bruce Wilkinson)是《改變生命的學習》的作者,他是一位基督教教育的學者,也寫了一本暢銷書《雅比斯的禱告》。在他寫的另一本書《葡萄樹的秘密》,他說當我們遭遇痛苦的事,通常是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,一類是「神的管教」,針對我們的罪(作錯事);另一類是「神的修剪」,或許我們沒作錯事,卻是緊抓住自己,因此,神修剪我們裏面的自大,為使我們結更多的果子,就是能有更豐碩的服事效果。
以色列國的第一任國王是掃羅,他本來是高大英俊、膽小謙卑的人,當了國王以後,生命顯出自私、不成熟、為討百姓卻不尊重撒母耳、貪婪而違背神的命令,留下上好的牛羊戰利品、他事事想掌控,沒有安全感,並且想要追殺大衛。因此,上帝不能用他,而以大衛取代他。神不用掃羅王,不是他沒有才能,而是他的生命有問題。
你我願意捨己,敬畏神,神才能使用我們

二、生命的挑戰:背十字架

        1. 背十字架就是尋找神託付你的人生使命
上帝創造您與別人不同,上帝對您有特別的人生使命,你要竭力完成祂託付的使命。神學院招生,非常重視考生的蒙召,了解他們的人生使命。這兩年,我們的學生中,有人曾任小學老師,因為對兒童事工有負擔而來報考神學院;也有曾任大學教授,因著對青少年事工有負擔,而來就學;更有一位東華大學的系主任,為了要去佛教大學教基督教概論,而來就學,期望得到教育部認可的學歷。
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呢?美國牧師作家畢克納(Frederick Buechner),他說:「呼召是個人最深情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需求的交會之處。」(帕克巴默爾Parker J. Palmer。《讓生命發聲》。台北:商周,2005。)簡單說,你內心最喜歡的事,加上這個世界最大的需要,就是你的人生使命。
當我十二歲時,發現自己最大的喜悅是教學,等到大學畢業以後,擔任國中教師八年,後來發現這個世界最大的需要是神的話,因此,我的人生使命就是成為聖經教師。我們每一位門徒都要認識自己的恩賜,還要經過操練與擴展恩賜,並且傾聽生命的聲音:了解自己最深情的喜悅、接納自己的缺乏,等候神的供應。當我知道自己最大的喜悅是教學,這是不夠的,後來在教會中,經過許多的操練,使我的教學經驗慢慢增多,這些經驗還是不夠,我知道自己必須有正式的學歷,於是參與大專聯考,幾次考試失敗,家人希望我能早一點賺錢,為何還要繼續考大學?第三次的大專聯考,我才考上,就是為了達到成為教師的人生使命。
        2. 背十字架就是願意以僕人身份服事有需要的人,甚至為主捨命
耶穌就是以僕人的身分服事人,譬如:他為門徒洗腳。耶穌說:人子來,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。(可10:45)耶穌捨命,表面上看來,他是受當時的宗教領袖長老、祭司長、文士的殺害,但是耶穌說:「沒有人奪我的命去,是我自己捨的,我有權柄捨了,也有權柄取回來。」(約10:18
這兩位是哪國人?是的,他們是韓國人。2007年七月底韓國泉水教會一批年约20-30歲的廿三人短宣隊(18名女性和5名男性),他們在阿富汗以從事護士和英語教師工作來傳福音,遭受塔利班武裝组織份子绑架。據說,當面對誰要為主殉道時,大家都爭著要為主殉道。結果有兩位殉道,第一位是裴亨奎牧師(42歲),第二位殉道者沈成敏弟兄(29歲),他是平信徒。裴牧師是教會的副牧師,死時身上有10個彈孔,殉道前他高聲說:你們要靠信心得勝!」、「你們要靠信心得勝!
        你若願意天天背起十字架,就要操練以僕人的身份,來服事你四周圍有需要的人。使你能活出生命的價值?

三、生命的道路:跟從主

1.     跟從主就是與主在一起,靠神的力量完成使命。
耶穌說:我是葡萄樹,你們是枝子;常在我裏面的,我也常在他裏面,這人就多結果子,因為離了我,你們就不能做甚麼。」(15:5)我們不能靠自己完成人生使命,跟從主就是與主連結,藉著靈修生活,讀經、禱告,得著屬靈的能力,來完成神託付的使命。
2.     跟從主是順從聖靈的工作。
《不再一樣》的作者布克比牧師說:「要注意聖靈在您環境中的工作,您要參與、配合聖靈的工作。」聖靈經常在我們四周工作,主日崇拜誰坐在我旁邊?是否聖靈引導我關心他?每天我們遇到的人,神要我們對他們說什麽?求神使我們敏銳地參與神的工作。
菲力普弟兄(Dave Phillips)是一位內向寡言的人,一九九一年底,他對太太說:「我要在車庫裏成立一間『兒童飢饉基金會Children’s Hunger Fund, CHF』」,太太覺得他這麼木訥,可以勝任嗎?但是菲力普弟兄說,這是聖靈的感動,太太就願意協助他。
基金會成立六週以後,一九九二年一月,中美洲宏都拉斯一間癌症關顧中心的主任,竟然打電話來,請菲力普弟兄寄藥品幫助七千個兒童。這真是一個難題,可是菲力普剛掛上電話不久,電話鈴聲又響,他拿起電話,是紐澤西一間大藥廠的職員打電話過來,問他需不需要四萬八千瓶藥品?藥廠願意用飛機運送藥品至任何有需要的地方。結果48小時之內,他們完成任務,不但送給宏都拉斯癌症關顧中心所需要藥物,也幫助另外20個地區的需要。
這就是跟從主,有神的力量、有聖靈的帶領的工作。如今這個非營利組織,幫助全美國及世界各地貧困的兒童。他們提供教育訓練與資源給各教會,幫助他們服務各社區的貧苦兒童。廿一年以來,他們大約資助10億美元協助全球的人道援助,這是聖靈奇妙的工作。
3.     跟從主也是「遵行神的話,遵行神的命令」。
布克比說:當我們遵照神的話去行,在實踐過程,體會聖靈的引導。」弟兄姊妹,當我們讀經、禱告時,要留意神的話,並且要忠心遵行,就要領受聖靈的引導。


你願意成為主耶穌的門徒,接受門徒的三項挑戰?一、生命的預備:捨己(1. 除去罪性,成為聖潔。2. 放下主權,讓基督作主。);二、生命的挑戰:背十字架(1. 尋找神託付自己的人生使命。2. 以僕人身分服事有需要的人,甚至為主捨命。);三、生命的道路:跟隨主(1. 與主同在,靠神的力量完成使命。2. 順從聖靈的工作。3. 遵行神的話,遵行神的命令。)

Monday, June 09, 2014

生命的記號

經文:雅各書1:2-4 2我的弟兄們,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;3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,就生忍耐。4但忍耐也當成功,使你們成全、完備,毫無缺欠。

 秀招師母是我在神學院就讀時的同班同學,我們因為常常一起買菜,變成好朋友,我們的關係,非常自然、單純,在主裏真實的互相關懷、互相扶持。說真的,長久以來,我們能一直維持這麼單純、親密的肢體關係,我是非常地珍惜。 過去,我讀到雅各書1:2-4節這段經文,我曾經想過,能活出這段經文的人是何等令人敬佩!就在得知秀招師母離開的那幾天,想到秀招師母,我的腦海裏就一直浮現雅各書1:2-4節的經文,我覺得這段經文就是秀招師母的生命見證,這段經文清楚描繪出秀招師母的生命記號! 

一、試煉中的喜樂 雅各書1:2說:「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。」秀招師母的人生,雖然充滿試煉,但是試煉中的喜樂卻是她生命的特別記號。 當我們還是神學生的時候,神學院放映一部福音電影,說真的,影片拍攝的技巧不好,影像都是模模糊糊的,當電影情節演到有一個小嬰孩被父親拋棄在溪水裡時,秀招師母告訴我,那個嬰孩就是她,這部電影是演她的故事。 我很難相信這個事實,因為她給我的感覺是很幸福,很樂觀。原來,屏東信望愛育幼院的王奶奶收養她,將她當作寶貝養大,後來我在她的家,看見到其他育幼院長大的姊妹,我感覺到她很像是育幼院的公主,王奶奶的愛心,使她面對人生的第一次大試煉,仍然有大喜樂、有尊榮、有恩賜,而她的小名就是恩賜,這名字見證她從試煉中獲得神格外的恩賜,使喜樂成為她生命的記號。 後來,秀招師母罹患妊娠腎水腫,多年後,陸續要洗腎、又發現乳癌,她進進出出臺大醫院無數次,她說台大醫院像是她的家。雖然經歷病痛,每當我見到她,她總是笑嘻嘻的,有時甚至用頑皮地口吻談起她的病情與生活點滴。我是聽說她的病情嚴重了,內心懷裏沉重去看她,離開時,總是因為聽見她感恩的見證,而能稍稍放心。 我常想,為何在病痛的試煉中,秀招師母還能有喜樂?我想除了上帝的愛與恩典,仁煌牧師始終如一的愛與陪伴,這份鶼鰈情深的愛,使她在病痛中,還是有極大的信心與喜樂,我記得當仁煌牧師自己也生病治療的期間,每個禮拜秀招師母要洗腎三次,仁煌牧師還是親自開車接送師母去醫院;當然,馨祈與應祈兩個孩子的支持、親友的支持、教會弟兄姊妹的愛、以及信望愛育幼院一起長大的姊妹的陪伴,這些從天父而來愛、以及主內肢體的支持與關懷,使秀招師母在疾病的重重試煉中,仍然有極大的喜樂。

 二、信心中的忍耐 1:3:「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,就生忍耐。」這裡的忍耐是指能靠著信心以堅忍克服艱難的環境。秀招師母面對各樣的艱難,她總是倚靠神,以堅忍克服艱難,以致堅忍也成為她生命的記號。 醫生曾告訴秀招師母說,她的體質不適合懷孕,但是因著對神的信心,她生下兩個健康的孩子,這份不畏困難的堅忍,使她成為盡責的母親。 不但如此,為了支持仁煌牧師的進修、牧會事工,師母勤於練琴、學電腦、關懷會友,她因著信靠神,在面對諸多的艱難環境,她總是以堅忍勝過這些挑戰與試煉。

 三、忍耐中的完全 1:4:「但忍耐也當成功,使你們成全、完備,毫無缺欠。」信徒若能在試煉中,因著有信心,或得堅忍的性情,這個堅忍能使他的生命變得更成熟、更完全,這樣的堅忍性情才更有價值。秀招師母確實在堅忍中,使她的內在生命更成熟、也更有價值。 有一段時間,我知道仁煌牧師與秀招師母在牧會的過程中,經歷很大的艱難,可是後來,我看見他們去重新恢復人際關係上的裂痕,我看見這個情況,我知道他們經過試煉的忍耐,已經朝向基督生命的成熟、完全去發展。 至於疾病的試煉,到後期,秀招師母的病情起起伏伏,但是她已經完全將自己交託在神手中,她為每一天感恩,每一天還是喜樂面對、堅忍面對、她的生命顯得越來越成熟、越來越完全。 我們的姊妹陳劉秀招師母,雖然離開我們,但是她生命的記號—喜樂、堅忍、成熟,不斷地向我們見證她對神的信心。使徒彼得在彼前1:7記載:「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,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,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、榮耀、尊貴。」我相信這樣的應許是寫給秀招師母的,相信秀招師母現在已經在基督裏得著稱讚、榮耀、與尊貴。

 弟兄姊妹,你的生命記號是什麽呢?盼望將來我們都能與秀招師母一起在基督裏得著稱讚、榮耀、與尊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