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思我們的母親
二0一0年,二月一日那天,二哥傳來短訊:「母親離開我們了。」
我忍不住大哭一場。不過回想母親的身世,以及我們兄弟姊妹對母親的記憶,我要感謝上帝,因為上帝賜給我們可敬、可愛的母親。
母親出生於書香世家,外婆很早過世,外公是福建馬尾海軍官校的校醫。母親幼年時,外公教導母親學習古文,養成母親喜愛閱讀的習慣。兩個舅舅都畢業於海軍官校,擔任海軍單位重要職務。大陸變色,母親與兩位舅舅失去聯絡,這是母親一生的憾事。
母親青年時,是一個時代新女性,有思想、很獨立。父母親同是民國十年出生,十九歲時,與父親經自由戀愛後結婚,生下我們七個兄弟姊妹。母親養兒育女完全實施愛的教育,從來沒有打罵過任何一個孩子,若是我們有什麼不良表現,媽媽總是苦口婆心地私下規勸,從來不會公開對子女嘮叨。
民國卅五年父親來到台灣工礦公司工作,母親帶著家人隨後來台,不久搬到台南,住在水交社眷村將近六十年,認識許多從大陸各省遷居來台的好鄰居。前幾年,水交社面臨拆除,母親捨不得搬家,後來得知要遷居的大樓,上下左右都是水交社的老鄰居,母親才願意搬來,可見母親非常重感情。
大哥是母親的長子,最得母親的關愛,大哥有三個兒女、三個外孫兒女,母親生性喜愛小孩,所以常常打電話去與曾孫兒女聊天,見到他們時,也是她最快樂的時候,常轉述他們的童言童語。母親常表示,能見到自己的曾孫兒女是最大的福氣。
母親心中最大的痛,是十五年前大姊因病過世的事。大姊的女兒小琪因為是母親第一個孫兒輩,又是母親親手帶大的,所以一直是母親的最愛。母親在臨終前說:「大哥家的小孩都來過,還有小琪沒有來。」小琪在母親臨終前的深夜,趕到母親病榻前,雖然母親已經沈睡,我相信她是知道的。
二哥曾經從事航海工作廿五年,他記得,每一次離家要上船時,媽媽總是對他說:「出門在外,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。」二哥現在六十幾歲,每次外出,他對媽媽說:「我出去一下。」媽媽總是說:「要早點回來。」已經年過半百,還能受到母親親切地關心,這是我們子女的福氣。
大妹說,她永遠記得媽媽年輕時瘦弱的身軀,一針一針的鏽花,大妹常陪母親一起鏽,往往大妹睡著了,母親仍鏽到三更半夜,只為了能貼補一些家用。大妹一直和媽媽最親近,一生從未離開媽媽,甚至結婚生子,媽媽連大妹的孩子也照顧得無微不至,這是大妹永遠都無法報答的。大妹的三個孩子也會永遠懷念他們親愛的外婆。
小妹記得,搬到崇明路以後,每天吃過晚飯,與父母一起去樓下倒垃圾,然後在庭園散步,和鄰居聊天。母親很容易知足,簡單的居家生活,和鄰居一起聊天,就使她很滿足。她常表示,有這些好鄰居,是上帝的恩典。
小弟記得,小時候常常懷疑媽媽不愛他,不重視他。有一次,他負氣離家出走三天,在外面受苦、受難,三天以後回來,媽媽毫無表示,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。小弟發現自己離家出走毫無意義,是自己自討苦吃,從此再也沒有離家出走的念頭。
我是老四,我最深的印象是與父母親一起讀聖經,母親三十五歲信主,信主的原因是因為父親胃出血,住院開刀,那時,南門長老教會的鄧長老夫婦向家人傳福音,父親出院以後,全家受洗歸主。當年父母常去教會聚會,家中也偶有家庭禮拜。母親很喜歡聽王美瓊教士講道,我在高中時常去教會聚會,母親有一次說,如果你將來不結婚,像王教士一樣也很好。
母親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聚會,我勸她,她比我聰明,她說的理由,我常無法辯駁。後來,我想到母親喜歡閱讀,就邀請父母親一起讀聖經,母親讀一節,父親讀一節,他們讀得很開心,接著我解釋經文的意義,然後就一起為家事、國事禱告。
母親身體一直很衰弱,但是她還是每天做家事,照顧父親,直到她臨終前三個星期,她才宣布說:「我很累,沒有力氣煮飯了。」又因為今年冬天特別冷,所以這三星期母親常躺在床上,她說在床上,她一直禱告,也把自己交託給神。但是我們都不覺得母親即將離開我們,
母親臨終前一天的早上,我打電話給她,她說您為我禱告罷。大妹說,那一天母親一直說:『我要耶穌、我要耶穌』。」大妹告訴她:「耶穌會與您同在。」當天下午我第二次打電話給母親,小妹說:「媽媽在昏睡中。」我內心很難過,因為早上讀聖經,讀到以賽亞書卅四章廿四節:城內居民必不說:「我病了。」其中居住的百姓,罪孽都赦免了。我知道母親可能不用再承受疾病的痛苦,上帝已經赦免她,她在天國裏,上帝必使她完全痊癒。
每個人都要選擇離開世界以後的路,我的母親選擇將自己交託給上帝,耶穌會親自引領她進入天國,一個美好的樂園,在那裡祖母、大姊會迎接她,將來,我們也要在那裡與她相會。
我忍不住大哭一場。不過回想母親的身世,以及我們兄弟姊妹對母親的記憶,我要感謝上帝,因為上帝賜給我們可敬、可愛的母親。
母親出生於書香世家,外婆很早過世,外公是福建馬尾海軍官校的校醫。母親幼年時,外公教導母親學習古文,養成母親喜愛閱讀的習慣。兩個舅舅都畢業於海軍官校,擔任海軍單位重要職務。大陸變色,母親與兩位舅舅失去聯絡,這是母親一生的憾事。
母親青年時,是一個時代新女性,有思想、很獨立。父母親同是民國十年出生,十九歲時,與父親經自由戀愛後結婚,生下我們七個兄弟姊妹。母親養兒育女完全實施愛的教育,從來沒有打罵過任何一個孩子,若是我們有什麼不良表現,媽媽總是苦口婆心地私下規勸,從來不會公開對子女嘮叨。
民國卅五年父親來到台灣工礦公司工作,母親帶著家人隨後來台,不久搬到台南,住在水交社眷村將近六十年,認識許多從大陸各省遷居來台的好鄰居。前幾年,水交社面臨拆除,母親捨不得搬家,後來得知要遷居的大樓,上下左右都是水交社的老鄰居,母親才願意搬來,可見母親非常重感情。
大哥是母親的長子,最得母親的關愛,大哥有三個兒女、三個外孫兒女,母親生性喜愛小孩,所以常常打電話去與曾孫兒女聊天,見到他們時,也是她最快樂的時候,常轉述他們的童言童語。母親常表示,能見到自己的曾孫兒女是最大的福氣。
母親心中最大的痛,是十五年前大姊因病過世的事。大姊的女兒小琪因為是母親第一個孫兒輩,又是母親親手帶大的,所以一直是母親的最愛。母親在臨終前說:「大哥家的小孩都來過,還有小琪沒有來。」小琪在母親臨終前的深夜,趕到母親病榻前,雖然母親已經沈睡,我相信她是知道的。
二哥曾經從事航海工作廿五年,他記得,每一次離家要上船時,媽媽總是對他說:「出門在外,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。」二哥現在六十幾歲,每次外出,他對媽媽說:「我出去一下。」媽媽總是說:「要早點回來。」已經年過半百,還能受到母親親切地關心,這是我們子女的福氣。
大妹說,她永遠記得媽媽年輕時瘦弱的身軀,一針一針的鏽花,大妹常陪母親一起鏽,往往大妹睡著了,母親仍鏽到三更半夜,只為了能貼補一些家用。大妹一直和媽媽最親近,一生從未離開媽媽,甚至結婚生子,媽媽連大妹的孩子也照顧得無微不至,這是大妹永遠都無法報答的。大妹的三個孩子也會永遠懷念他們親愛的外婆。
小妹記得,搬到崇明路以後,每天吃過晚飯,與父母一起去樓下倒垃圾,然後在庭園散步,和鄰居聊天。母親很容易知足,簡單的居家生活,和鄰居一起聊天,就使她很滿足。她常表示,有這些好鄰居,是上帝的恩典。
小弟記得,小時候常常懷疑媽媽不愛他,不重視他。有一次,他負氣離家出走三天,在外面受苦、受難,三天以後回來,媽媽毫無表示,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。小弟發現自己離家出走毫無意義,是自己自討苦吃,從此再也沒有離家出走的念頭。
我是老四,我最深的印象是與父母親一起讀聖經,母親三十五歲信主,信主的原因是因為父親胃出血,住院開刀,那時,南門長老教會的鄧長老夫婦向家人傳福音,父親出院以後,全家受洗歸主。當年父母常去教會聚會,家中也偶有家庭禮拜。母親很喜歡聽王美瓊教士講道,我在高中時常去教會聚會,母親有一次說,如果你將來不結婚,像王教士一樣也很好。
母親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聚會,我勸她,她比我聰明,她說的理由,我常無法辯駁。後來,我想到母親喜歡閱讀,就邀請父母親一起讀聖經,母親讀一節,父親讀一節,他們讀得很開心,接著我解釋經文的意義,然後就一起為家事、國事禱告。
母親身體一直很衰弱,但是她還是每天做家事,照顧父親,直到她臨終前三個星期,她才宣布說:「我很累,沒有力氣煮飯了。」又因為今年冬天特別冷,所以這三星期母親常躺在床上,她說在床上,她一直禱告,也把自己交託給神。但是我們都不覺得母親即將離開我們,
母親臨終前一天的早上,我打電話給她,她說您為我禱告罷。大妹說,那一天母親一直說:『我要耶穌、我要耶穌』。」大妹告訴她:「耶穌會與您同在。」當天下午我第二次打電話給母親,小妹說:「媽媽在昏睡中。」我內心很難過,因為早上讀聖經,讀到以賽亞書卅四章廿四節:城內居民必不說:「我病了。」其中居住的百姓,罪孽都赦免了。我知道母親可能不用再承受疾病的痛苦,上帝已經赦免她,她在天國裏,上帝必使她完全痊癒。
每個人都要選擇離開世界以後的路,我的母親選擇將自己交託給上帝,耶穌會親自引領她進入天國,一個美好的樂園,在那裡祖母、大姊會迎接她,將來,我們也要在那裡與她相會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